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2025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 2025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