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官网!
今天是:
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
四川省造纸学会
联系电话:
028-83229689
首页
协会概况
简介
章程
组织机构
协学会领导
理事会
协会动态
联系我们
协会会员
入会申请
会员单位
会费标准
宣传广告
会员专区
法律法规
法律
法规
规划
标准
四川省政府文件
行业报告
年度报告
月度报告
周报
废纸日报
纸浆日报
行业动态
省内
国内
国外
分支机构
生活用纸分会
包装纸板分会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节能减排
>
造纸企业信息平台
行业动态
04-18
今日纸讯│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二十一日
04-16
今日纸讯│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农历三月十九日
04-15
今日纸讯│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农历三月十八日
04-14
今日纸讯│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农历三月十七日
04-10
今日纸讯│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三日
04-08
今日纸讯│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农历三月十一日
04-08
今日纸讯│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农历三月初十日
04-03
今日纸讯│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六日
04-02
今日纸讯│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农历三月初五日
03-28
今日纸讯│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农历二月廿九日
政策措施
02-26
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 体系.....
02-26
四川省2025年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 设备更新.....
02-26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02-26
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02-2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 高质量.....
02-26
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推动新.....
01-23
2025年多个纸种继续实施进口零关税
01-23
四川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政策解读
01-23
关于做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储.....
01-23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解读
节能减排
>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2019-2020年)》政策解读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
2019-12-20 07:15:4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生态环境监测
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和
四川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生态
环境监测网络
建设工作方案》(川办函〔2017〕14号),为加快建设“科学、统一、高效、权威”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经四川省政府同意,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气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统一监测规划、统一基础站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方法和统一信息发布”为基本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共享互通”的原则,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天地一体、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目标,为打好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
规划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统筹规划。《规划》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系统观,将目前分散在8个省级部门的国、省、市、县四级管理的监测点位统筹为一个网络,建成全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统一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共有27853个监测点位,其中大气环境监测点位819个,水环境监测点位15728个(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声环境监测点位4773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4187个,生态监测站(基地、点)40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206个,污染源监测点位2100个。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按照“一张网,一盘棋”,遵循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分类推进的建设思路,分两年实施建设。
二是明确“部门分工”。按照《工作方案》中“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规划》明确了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草局、省气象局等8部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建设会商制度、数据共享机制、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同时,将网络建设任务按大气、水、土壤、声、辐射、污染源等要素分年度分解到8个部门,各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按职责范围开展建设。
三是坚持“权责明晰”。《规划》按照财权与事权一致的原则,将建设任务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和重点排污单位四个实施主体。在全省现有27853个监测点位基础上,新建12213个监测点位,其中大气1430个、水317个、土壤10320个、辐射23个、生态1个、污染源122个监测点,预计2020年达到40066个监测点位。
四是体现“共建共享”。《规划》建立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按照省政府政务云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省级政务云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共享生态监测网资源目录,按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清单,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集成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各类监测数据,分类管理,分级使用,供政府决策、部门共享和公众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