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门既要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又要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如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四川将下好这“五步棋”→
一、出台12条优化举措
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围绕分区管控、环评审批、总量指标、柔性执法等方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12条硬举措。制定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省级统筹管理办法,加快落实省政府牵头推进“系统集成改革事项”清单。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建立川渝两地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合作机制。
一、出台12条优化举措
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围绕分区管控、环评审批、总量指标、柔性执法等方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12条硬举措。制定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省级统筹管理办法,加快落实省政府牵头推进“系统集成改革事项”清单。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建立川渝两地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合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加快推动四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出台,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方案,开展年度跟踪评估和5年评估,统筹组织实施应用、动态更新、跟踪评估、平台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川渝高竹新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试点。
加快推动四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出台,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方案,开展年度跟踪评估和5年评估,统筹组织实施应用、动态更新、跟踪评估、平台建设、监督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川渝高竹新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试点。
三、全力做好环评审批服务保障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调整,分层级建立2025年度国家、省级、市(州)环评服务保障台账。强化规划环评开展和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项目环评审批权限承接效果评估。继续做好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保障,推动“两重”“双新”项目落地。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作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调整,分层级建立2025年度国家、省级、市(州)环评服务保障台账。强化规划环评开展和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项目环评审批权限承接效果评估。继续做好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的环评服务保障,推动“两重”“双新”项目落地。
四、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
深入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全链条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优化环评分类管理、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及智能化辅助审批等3项试点改革。增强AI大语言模型在全链条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和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及智能化辅助审批的应用,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为产业发展赋能、企业减负增效,为环评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深入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全链条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优化环评分类管理、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及智能化辅助审批等3项试点改革。增强AI大语言模型在全链条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和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及智能化辅助审批的应用,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为产业发展赋能、企业减负增效,为环评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五、完善生态环境投融资管理政策制度
持续探索深化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措施,强化环境财政与绿色金融工具开发,出台新一轮生态环保项目财政融资贴息政策,助力相关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柔性执法,推动《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不予、免予、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清单》落地实施,加强执行情况和施行效果评估,指导地方规范适用“五清单”,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奔跑”。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可以兼得,让我们共同携手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文章来源:四川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