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官网! 今天是:
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

四川省造纸学会

联系电话:

028-83229689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节能减排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5-02-27 16:19:55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二)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推动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蓝天保卫战加力推进。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狠抓重点治污任务落实。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全年完成散煤治理约200万户,总计达到4100万户左右。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约80%。8400万吨焦化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4亿吨水泥熟料产能、2000余台燃煤锅炉完成有组织排放改造。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治理,推动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3.2万个。针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这一老百姓心肺之患,出台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召开秋冬季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座谈会以及长三角地区、川渝地区推进会,推动落实重点治污任务。联合五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百日攻坚”,对违法情形恶劣、影响严重的2470家检验维修机构依法进行查处,有效遏制弄虚作假、超标排放等问题高发势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4.2%,岁末年初也没有出现“跨年霾”。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000多个宁静小区。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试点。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控,首次实施氢氟碳化物配额管理。
            碧水保卫战巩固提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入海排污口5.7万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84%。3033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80%。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累计解决2200余个相关问题。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加大重点湖库水华预警防控力度,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强化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组织对180余条入海河流(河段)实施“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开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健全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发布第三批38个美丽河湖、1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启动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分阶段建设目标。制定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计划。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82.3%,印发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调查技术指南》。基本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开展998个“一区两场”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风险排查。累计完成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2473个建设用地地块遥感核查,实现土壤超标地块和存在污染风险地块全覆盖。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加强。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推动实施大宗固废消纳利用项目1129个、消纳量约3.3亿吨。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制定进展评价办法,推动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897万吨/年,新增建筑垃圾消纳能力8120万方、资源化利用能力9180万吨/年。制定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推动长江经济带1440座、黄河流域360座尾矿库完成“一库一策”治理,累计完成980余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加快制定退役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实施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专项行动,严肃查处200余起非法拆解污染环境行为。稳步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改革。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完成新污染物
    治理行动中期评估,启动两批23个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全力推进危废“1+6+20”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危废处置技术和特殊危废处理能力短板。

            (三)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部署,结合职能职责,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印发实施10余份专项政策文件,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生态安全防线更加稳固
            (五)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支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动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
            推动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强化生态环境资金保障。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
            积极引领全球环境治理。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成效明显
            空气质量稳中向好。2024年全国PM2.5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具体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好于年度目标2.9微克/立方米,已连续5年稳定达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好于序时进度目标;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9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地下水I—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77.9%,均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个数占比为77.1%、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24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完成2.5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此外,全国生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核与辐射安全态势平稳,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奋斗的结果,离不开驻部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指导和支持。在此,我代表部领导班子,向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一)准确把握“十四五”高质量收官要求
            (二)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三)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
            (四)聚焦关键领域集中开展攻坚
            三、全力做好2025年生态环境重点工作
            (一)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举措
            (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持续开展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实施VOCs综合治理,完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绩效分级管理体系。推进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运输企业和沿海主要港口清洁运输。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流程管控。稳妥推进氨排放控制试点工作,推动秸秆禁烧依法科学管控,加强扬尘、油烟、恶臭等大气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噪声治理千件万户”投诉典型案件调度,推动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噪声污染防治部门责任分工。出台实施履行蒙约国家方案,强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
            持续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和整治提升,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优化优良水体比例考核指标,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机制。深化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全国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加强湖库水华预警防控和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力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治理与管控,“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
    持续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

            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四)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五)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六)着力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
            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扎实开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推进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公开发布典型案例。学习宣传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督察制度规范。扎实推进督察整改,强化调度督促和盯办抽查,推动形成管理闭环。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检查。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和统筹强化监督。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开展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开展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和执法稽查。
            (七)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监测体系建设
            (八)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标准政策制度体系。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
            强化生态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