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官网! 今天是:
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

四川省造纸学会

联系电话:

028-83229689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节能减排 >

    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9-09-25 07:35:43

           一、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督察进驻工作

           2019年7月10日至8月15日,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顺利完成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工作。

           截至8月25日,各督察组共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8868件,被督察地方和中央企业已
    办结8385件,阶段办结5403件;立案处罚2362家,罚款13659.9万元;立案侦查79
    件,拘留5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556人,问责298人。


           督察始终坚持“坚定、聚焦、精准、双查、引导、规范”要求,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做到见人见事见责任,查实一批工作不实、责任不实、效果不实,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曝光典型案例16个。对已经转办、待查处整改的群众举报问题,各督察组均已安排人员继续督办,要求被督察地方和中央企业盯住不放,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确保群众举报问题能够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公开到位,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诉求。

           目前,各督察组正在开展督察报告起草、移交案卷梳理等工作。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将按照有关程序,组织交换意见,向被督察地方和中央企业进行反馈,并按照有关权限、程序和要求进行问题移交。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公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督促帮助长江经济带相关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2017-2018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原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原农业部、原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原国家海洋局等六部门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绝大部分保护区设置了独立管理机构,所有的保护区都建立了管理制度并开展了日常巡护工作,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状况基本稳定,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升,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从各省总体情况来看,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省(市)评估情况较好。评估结果前十名的保护区包括:四川卧龙、湖北五峰后河、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湖北神农架、江苏大丰麋鹿、贵州赤水桫椤、江西武夷山、浙江天目山、贵州梵净山、江西九连山。

           同时,评估结果中也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高、落实保护区管理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与勘界立标等基础工作薄弱,科研监测、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人类活动负面影响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评估结果后十名的保护区包括:安徽扬子鳄、重庆缙云山、重庆五里坡、贵州佛顶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贵州段)、云南文山、江西赣江源、江西铜钹山、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四川长沙贡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地成效评估,并通过帮扶指导、后评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

           刘友宾:下面,请李高司长介绍情况。

           李高:谢谢刘司长,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就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大家进行交流。非常感谢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媒体在应对气侯变化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也非常希望各位媒体持续的气侯变化,更多的报道气侯变化。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李克强总理担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今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并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本次机构改革以来,面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融合,积极推动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同时我们继续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为去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作出重要贡献。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参加即将于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持续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做出贡献。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一、继续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确保兑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承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2019年7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气候变化工作,请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哪些进展?生态环境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对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有何考虑?

           李高:谢谢你的提问!2019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是机构改革后的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会议肯定了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成效,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继续作出应有贡献。同时,会议指出,中国会继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确保兑现对国际社会做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和强度大幅下降的承诺。会议还强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谈判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诉求。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减缓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我们采取措施持续落实“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同时持续推动开展各类低碳试点示范,支持地方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经过努力,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碳强度跟2017年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大家比较关心的煤炭,如果我们看煤炭的比重,2005年这个比重是72.4%,2018年这个数字是59%,也就是在过去十多年当中我们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基本上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如果考虑到我们国家能源总量,取得这个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4.3%,这个成绩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应对全球气侯变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为我们落实“十三五”国家应对气侯变化目标任务,以及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有序开展。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们参与发起了全球适应委员会,同时还推动全球适应中心在中国开设办公室,为下一步适应气侯变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能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强化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后,国务院调整了领导小组的组成单位,制定了工作规则,建立了联络机制。这次调整参与的部门把金融主管部门也纳进来,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显著的进展。金融在推动我们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我们应对气侯变化方面发挥非常重要作用,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部将与我们国家主管部门共同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四是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取得很多进展。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陆续推动相关工作,陆续发布24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这些都是重要的技术基础,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能力建设工作都在持续推进。

           五是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显著增强。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巴黎大会,并为《巴黎协定》快速签署和生效提供重要推动力,我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中,我们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为谈判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卡托维兹大会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几次专门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感谢习总书记和中国代表团为卡托维兹会议成功做出的贡献。

           六是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持续强化。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再次感谢媒体的朋友在这个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每年组织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把全国低碳日作为提升社会公众低碳发展意识的重要活动,我们编写并发布年度报告,向国际上介绍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开展应对气侯变化,低碳发展政策行动和取得的成效,让公众、国际社会更好的了解我们应对气侯变化工作。我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稳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还面临着消除贫困、打赢污染防止攻坚战一系列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坚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在过去付出艰苦努力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做出郑重表态,我们要继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确保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应对气侯变化的决心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任何的动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经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落实领导小组会议部署,重点是确保完成“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在体制机制方面,我们要在领导小组机制下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更好的推动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把应对气侯变化推向前进,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另外地方转隶工作也进一步完成,下一步应对气侯变化我们也面临加强地方应对气侯变化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的繁重任务,这也是下一步工作重要的着力点。

           在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方面,我们将在评估相关进展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确保落实“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加强落实目标任务的基础能力,推动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管理、统计核算、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同时也要开始谋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进程,适时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和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机构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持续、深入、系统地开展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活动,组织完成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这两个重要系统的建设。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将评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进展情况,继续深入开
    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总结并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继续推进与全球适应委员会的合作。


           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我们将继续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各方一道继续努力,争取在今年的气侯变化大会上解决《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遗留问题,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气侯变化的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方面,我们将继续通过“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谢谢!

           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有初步建设方案

           中国青年报记者:刚才您提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请介绍一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有何举措?    

            李高:谢谢你的提问。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以较低社会成本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各项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等。我们也取得了很多具体进展,碳市场建设的数据基础非常重要,我们组织开展2018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组织各省市报送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修改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我前面提到的相关配套制度也在反复修改、完善过程当中,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面向发电行业和地方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培训活动。

           碳市场建设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挑战很大,在法规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务非常繁重。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碳市场作为控制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按照碳市场建设方案要求推动有关工作,有效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具体工作来讲,我们将重点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早出台,为碳市场建设奠定法律制度基础,加快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合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和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机构管理办法,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我们都在积极的推动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持续开展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不是虚的,是非常重要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经有了初步建设方案,下一步要对这个方案进行论证,论证确定方案以后加快两个系统的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确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组织在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开户,为碳市场的测试运行和上线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虽然我们的碳市场是以发电行业突破口,我们也在考虑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等问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我想对关心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各方面表示感谢,同时也请大家放心,我们一直在按原定计划积极、稳妥、持续的推进有关工作,第四季度我们将努力把碳市场建设的一系列成果展现给大家,让大家看到我们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重要进展。谢谢大家。

           三、将绿色作为“一带一路“底色

           南华早报记者:请问中国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上有哪些举措?下一步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友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明确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次指出,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

           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指示,采取多项举措,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开展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和任务。2017年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和任务措施。

           二是推进平台建设,健全合作机制。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启动“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平台,成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筹建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在中国深圳设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

           三是加强对话交流,开展务实合作。目前,中国已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50份双多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等系列主题交流活动。开展环境管理对外援助培训班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每年支持300多名共建国家和地区代表来华交流培训。

           我们将进一步围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两项重点工作,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十四五”规划将把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内容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规划

           封面新闻记者:机构改革后,气候变化职能划入生态环境部,打通了CO和CO2。请问在污染物控制和节能减排协同治理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高:谢谢你的提问。气候变化职能转入生态环境部,对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融合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在生态环境部领导下和有关司局配合下,持续推动这方面工作。

           融合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体现在目标设定、规划制定、数据的管理和监测、目标落实和监督等方面,在各领域都有进一步加强融合的很大空间,我们也在朝这个方向进一步努力。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的生态环境公报就纳入了气侯变化和温室气体管理的内容,在打好大气污染攻坚战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跟有关司局加强联系,研究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有作用的政策,将来我们要在这些政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并加大执行力度。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如果采取恰当的措施,这种协同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都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同根同源。下一步,我们在这个领域还要进一步加大相关工作力度,把生态保护和生态修护工作与我们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不利的影响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面临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我们要进一步把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规划,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工作的协调、协同。温室气体也要更好的利用污染物管理的现有平台、现有机制和现有队伍来进一步加强管理。我们将继续与有关司局加强协同,共同推动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增效。谢谢。

           四、生态环境部派出工作组对全国16家四氯化碳副产企业开展驻厂监督帮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电视台记者: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前段时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专项执法行动,请问目前行动进展情况如何?

            刘友宾:为进一步做好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涉ODS的行为,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日常执法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ODS专项执法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生态环境部直接派出11个工作组67人次,深入一线对山东、河北等11个重点省市656家涉ODS企业进行了排查,对所有符合采样条件的企业采集样品用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目前对初步检测有问题的企业样品正在进行实验室复检。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发现1家非法生产三氯一氟甲烷(CFC-11)的企业,相关案情正在侦办中。

           为强化管控,我部还直接派出16个工作组,对全国所有16家四氯化碳(CTC)副产企业开展驻厂监督帮扶,目前驻厂已持续近2个月,派出人员228人次。同时,我部要求16家CTC副产企业全部安装CTC在线监控设施,目前4家企业已经完成安装任务,其余12家企业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

           为做好此次专项执法行动,我部开展了2期培训,合计培训近150人次,向22个省
    增加配发36台ODS快速检测仪,进一步提升了各地执法监测能力。


           此外,年底前生态环境系统将至少新增6个具备ODS产品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为执法提供法律依据。近期中国保护臭氧层行动英文网站将正式上线,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履行蒙约工作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你刚才提到,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我国将以“打击涉消耗臭氧层物质非法行为”为主题,举办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活动,进一步宣传蒙约履约要求,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营造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部将制定涉ODS执法技术指南,持续开展ODS执法培训,不断提升地方执法能力,全力打击涉ODS违法行为。

           五、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不要低估难度,也不要低估努力和决心

           路透社记者:近期有专家学者撰文指出,在当前政策下,中国可能无法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承诺,除非在十四五期间采取更加严格的减排措施,请问环境部对此有何评论。另外在大阪G20峰会期间,中方承诺将要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确保其较此前更具进步性,体现最高雄心。请问环境部,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方式进一步进行碳减排

     
           李高:谢谢你的提问。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中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研究的论文有很多,你讲到的是其中一个研究结论,有的专家认为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有难度,我们还看到很多研究,认为中国能够提前实现这个目标。专家学者们从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根据他们获得的数据,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对中国能不能够实现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其中会有一些好的建议,我们会认真吸取。但这些不同的研究结论只代表有关机构和专家个人观点。

           在中国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个问题上,我想强调两个“不要低估”。

           第一,不要低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防治污染等各种繁重的工作任务,近期还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实现2030年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就像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那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些目标肯定不是能提前很多年、很顺利就实现的。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能力,同时也考虑到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我们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审慎决策。它不可能是轻而易举达到的。

           同时还有另一个“不要低估”,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对于落实自身承诺的坚定信心,不要低估中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的决心。我们将持续地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确保我们已经做出的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

           当前工作重点就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十三五”碳强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十四五”我们要进一步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十四五”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因为“十四五”非常重要,是我们落实2030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也是在不久前结束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的。

           实际上前面我已经介绍了,下一步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并且与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领域更好的衔接。

           在继续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十四五”我们将继续实施强有力的碳强度下降控制目标,同时我们还将积极稳妥的支持鼓励部分地方行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我国整体实现目标做出贡献,为其他的地方和行业提供学习借鉴。

           我们将在“十四五”继续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开展分解落实考核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设定、分解落实和考核工作将会进一步跟我们生态环境系统现有的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好我们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系统监督、督察职能。

           我们目前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主要是围绕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在“十四五”我们将推动开展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工作。

           第二,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现在我们开始着手推动,希望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好的进展,就是温室气体管理的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包括统计、能源、林业等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温室气体管理和统计机制。开展温室气体数据的年度发布工作,目前为止我们现有的机制、人员、资金支持都不能满足年度发布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点我们就很难履行《巴黎协定》对履约透明度的要求,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三个工作,“十四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进入平稳有效运行的阶段,在“十四五”期间交易范围、交易品种都将进一步扩大,法律制度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总体上将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

           第四,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根据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在“十四五”期间考虑在现有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基础上进行更新、充实,开展落实战略的具体行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同时将适应领域我们国家好的做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样板,当然我们也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经验。

           第五,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工作方面将进行全面融合,在目标规划、政策、监管、考核各个方面形成统筹融合、协同增效、不断完善的机制,包括工作机制、队伍、能力等方面,确保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全面有效的实施。

           第六,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方面,我们将继续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坚定不移的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我们的重点是推动《巴黎协定》的全面有效实施,推动各国履行承诺来采取已经做出的承诺,谢谢。

           六、今年7月起又将8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非限制进口类调整列入限制进口类

           财经杂志记者: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在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友宾: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措施,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2019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坚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进口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为728.6万吨,同比下降28.1%,其中,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量为543.9万吨,同比下降33.2%。

           一是继续深化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于6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继续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7月1日开始将铜废碎料、铝废碎料、废钢铁等8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非限制进口类调整列入限制进口类。

           二是坚决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严格控制审批总量。5月开展了新一轮打击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企业环境违法率从2017年的59.9%降至2019年的9.9%,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着力构建防堵洋垃圾入境长效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作为环境监管重点,按季度进行现场检查。各级生态环境、海关、公安等部门健全情报互通机制,实施执法监管联动。

           下半年,生态环境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充分利用部际协调小组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持续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确保全面落实2019年工作计划,坚决完成全年固体废物进口总量控制目标。

           七、3626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中3086个完成整治,部分地市整治迟缓

           南方周末记者: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持续推进水源地整治工作,请问进展情况如何?发现了哪些问题?下一步将有何措施?

           刘友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与各省(区、市)持续推进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按照部署,在2018年已完成长江经济带11省份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整治的基础上,2019年应完成其他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共涉及156个地市527个县899个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截至2019年8月27日,3626个问题中有3086个已完成整治,完成率为85.1%,超过序时进度要求。

           从各省份情况看,北京、福建、西藏、宁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率先完成水源地环境整治相关任务;新疆、河南、河北3省任务完成率达到90%以上;山东、山西、广东、青海、广西、甘肃、吉林、陕西等8省份任务完成率75%以上,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从各地市情况看,超过1/3的地市(58个)已完成全部整治任务。

           同时,一些地市水源地整治工作相对迟缓。辽宁、黑龙江、海南3省任务完成率分别为74%、75%和75%,进度相对滞后。特别是黑龙江鸡西市尚未完成任何一项整改任务;辽宁铁岭、海南屯昌、吉林辽源、甘肃陇南等4个市(州、直辖县)任务完成率不到一半。辽宁省锦州市锦凌水库农田退耕问题整治不彻底,山西省晋中市、吉林省吉林市等地部分水源地农业、生活面源污染整治效果需要进一步巩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按月调度并公开通报各地整治进展,督促落实水源地保护主体责任;继续发挥包保协调等机制作用,帮助进展滞后地区查找问题,推动解决到位,并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切实保障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效果。

           八、大气污染防治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1-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请问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刘友宾:大家非常关心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总体上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上,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上持续稳中向好,这一趋势没有变化。

           1-7月优良天数比例下降,一方面,个别地方确实存在李干杰部长讲的“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的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当前,我们的污染排放强度仍处高位,大气环境质量还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今年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边界层高度大幅降低,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极端不利。5-7月,华北、华东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日最高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9℃、0.1℃,较2018年同期分别偏高0.9℃、1.0℃;华北地区降水偏少,累计降水1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较2018年同期偏少40%。此外,受持续高温少雨和强太阳辐射影响,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O3污染有所抬升。

           空气质量的波动,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既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大气污染的成因是清楚的,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下一步,我部将按照蓝天保卫战的要求继续真抓实干,较真碰硬,以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为重点,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