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Muchuan Cizhu’)是从慈竹栽培居群中筛选出的变异植株,经分离移栽,性状表现稳定。‘沐川慈竹’与慈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纤维素含量更高,定向改性后竹纤维吸水性更强。该品种已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为WB-001-2022-064。
慈竹的栽培居群是1997年3月1日从四川沐川永福的野生居群引种而来,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竹种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3°68′、北纬29°59′,海拔381 m。2022年9月6日,乐山师范学院杨瑶君教授在引栽的慈竹居群中发现有高纤维素含量的变异植株,随将其进行分离移栽,目前已成片栽培,且性状表现稳定。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将其定名为‘沐川慈竹’其活体标本保存在国际竹类栽培品种(中国·沐川)登录园中,范式标本存放于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标本室(标本号:20220001)。该品种已于2022年2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WB-001-2022-064。
慈竹的栽培居群是1997年3月1日从四川沐川永福的野生居群引种而来,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竹种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3°68′、北纬29°59′,海拔381 m。2022年9月6日,乐山师范学院杨瑶君教授在引栽的慈竹居群中发现有高纤维素含量的变异植株,随将其进行分离移栽,目前已成片栽培,且性状表现稳定。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将其定名为‘沐川慈竹’其活体标本保存在国际竹类栽培品种(中国·沐川)登录园中,范式标本存放于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标本室(标本号:20220001)。该品种已于2022年2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WB-001-2022-064。
‘沐川慈竹’特征
丛生竹,秆高12.8~15.4 m,最大直径75.6 mm,秆形直立,梢端微弯。全秆31节,最大节间长度82.3 cm,平均节间长度72.5 m;最大节周长25.3 cm,平均节周长20.4 cm;最大秆壁厚8.2 mm,平均秆壁厚7.9 mm。箨环初时密生黑褐色小刺毛,箨耳由箨片基部延展而成,边缘繸毛长4~13 mm;箨舌高4~11 mm;箨片三角形或箭头形,长25.5~48.9 cm,外面密被黑褐色短刺毛,边缘具小锯齿。秆分枝平均高度5.8 m,每节枝条数18~24条,簇生,主枝1枚,粗长;小枝具叶3~9枚。叶鞘被毛,鞘口无繸毛或初时具3~5枚繸毛;叶舌极矮、全缘;叶片最大长度23.6 cm,最大叶宽42.3 mm,绿色。笋期7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沐川慈竹’属于稀有高纤维素特用竹品种,不仅纤维素含量高,亦可用于动物饲料,而且还集观赏、用材和笋用为一体,因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品种仅见分布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沐川竹海和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竹种园。
‘沐川慈竹’与近缘分类群的关键区别
‘沐川慈竹’是慈竹栽培居群的变异植株经人为选择、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子新品种,与慈竹特征近似,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更高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达79.3%)和定向改性后具有更高的竹纤维吸水性(吸水倍数最高达到478倍);而后者不具此特征。
‘沐川慈竹’栽植技术要点
1)基地选择:海拔300~1 200 m,土壤为蚯蚓含量居多的壤土或沙壤土,肥沃,微酸性(pH值5.5~6.7),坡度0~30°。
2)繁殖方法:分蔸繁殖。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开挖种植穴,在每个种植穴内施入底肥后,将分蔸苗放入穴中并扶正,回填8 cm左右的表土并分层压实,使根系和竹鞭得以舒展。其中,分蔸苗栽植深度应与竹茎在原生土壤所埋的痕迹位置相似。
3)种苗选择:2~3年生竹,每丛2~3秆,截秆1.0~2.5 m,带枝2~3盘。
4)移植时间:4月或10月;定植株行距4~6 m。
5)栽培管理:定植时注意保水,但避免积水,施肥以农家肥为宜,每株施基肥5~10 kg,每年春季追肥1次。
6)适宜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20 ℃,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 ℃,7月份平均气温低于30 ℃,极端最高气温低于41 ℃,极端最低气温高于−7 ℃,年均降水量700~1 500 mm,年平均日照600~1 500 h,年均无霜期大于300 d。丛生竹,秆高12.8~15.4 m,最大直径75.6 mm,秆形直立,梢端微弯。全秆31节,最大节间长度82.3 cm,平均节间长度72.5 m;最大节周长25.3 cm,平均节周长20.4 cm;最大秆壁厚8.2 mm,平均秆壁厚7.9 mm。箨环初时密生黑褐色小刺毛,箨耳由箨片基部延展而成,边缘繸毛长4~13 mm;箨舌高4~11 mm;箨片三角形或箭头形,长25.5~48.9 cm,外面密被黑褐色短刺毛,边缘具小锯齿。秆分枝平均高度5.8 m,每节枝条数18~24条,簇生,主枝1枚,粗长;小枝具叶3~9枚。叶鞘被毛,鞘口无繸毛或初时具3~5枚繸毛;叶舌极矮、全缘;叶片最大长度23.6 cm,最大叶宽42.3 mm,绿色。笋期7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沐川慈竹’属于稀有高纤维素特用竹品种,不仅纤维素含量高,亦可用于动物饲料,而且还集观赏、用材和笋用为一体,因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品种仅见分布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沐川竹海和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竹种园。
‘沐川慈竹’与近缘分类群的关键区别
‘沐川慈竹’是慈竹栽培居群的变异植株经人为选择、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子新品种,与慈竹特征近似,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更高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达79.3%)和定向改性后具有更高的竹纤维吸水性(吸水倍数最高达到478倍);而后者不具此特征。
‘沐川慈竹’栽植技术要点
1)基地选择:海拔300~1 200 m,土壤为蚯蚓含量居多的壤土或沙壤土,肥沃,微酸性(pH值5.5~6.7),坡度0~30°。
2)繁殖方法:分蔸繁殖。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开挖种植穴,在每个种植穴内施入底肥后,将分蔸苗放入穴中并扶正,回填8 cm左右的表土并分层压实,使根系和竹鞭得以舒展。其中,分蔸苗栽植深度应与竹茎在原生土壤所埋的痕迹位置相似。
3)种苗选择:2~3年生竹,每丛2~3秆,截秆1.0~2.5 m,带枝2~3盘。
4)移植时间:4月或10月;定植株行距4~6 m。
5)栽培管理:定植时注意保水,但避免积水,施肥以农家肥为宜,每株施基肥5~10 kg,每年春季追肥1次。
(文章来源:世界竹藤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