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扎实开展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预期、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万亿元、增长5%。一是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围绕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强化存量和增量政策合力,推动需求较快回升,生产增长加快。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二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安排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基本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扎实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三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两新”工作,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3.6%。四是政策协调和预期引导不断增强。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加强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积极激发消费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制造业中试平台数量超过2400个。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优化布局、做强做优。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出口2981亿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三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四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81.8万台、增长49.1%。5G网络用户普及率71%。
(六)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八)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
(九)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塑料污染和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二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强化。全面启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1505万亩。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展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制定2024年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和绿色技术推广目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9.8%。四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成效明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积极激发消费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制造业中试平台数量超过2400个。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优化布局、做强做优。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出口2981亿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三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四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81.8万台、增长49.1%。5G网络用户普及率71%。
(六)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八)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
(九)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塑料污染和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二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强化。全面启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1505万亩。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展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三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制定2024年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和绿色技术推广目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4亿千瓦。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9.8%。四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成效明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十)持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
(十一)落实落细惠民举措,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一)总体要求。
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三)主要宏观政策取向。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十一)落实落细惠民举措,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一)总体要求。
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三)主要宏观政策取向。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打好政策“组合拳”。
三、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破“内卷”。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二是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未来能源、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四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出台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交易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五是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规则标准统一协同。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四)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六)狠抓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牢牢掌握应对风险挑战主动权。
(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八)统筹区域战略深化实施和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九)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二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加快实施“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建设。扎实开展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管理。持续推动“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同时,加快国家发展规划法立法进程,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法治保障。
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打好政策“组合拳”。
三、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提振消费、提升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破“内卷”。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二是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未来能源、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四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出台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交易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五是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规则标准统一协同。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四)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六)狠抓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牢牢掌握应对风险挑战主动权。
(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八)统筹区域战略深化实施和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九)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二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加快实施“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建设。扎实开展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管理。持续推动“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同时,加快国家发展规划法立法进程,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法治保障。
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