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介绍《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以及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副司长黄瑜,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龚宪主持。
原材料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标准在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要求,以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推进、继承创新、分级实施、开放共享的原则,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优标转标、有标贯标的思路,加快构建引领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壮大为着力点,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以筑牢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立足点,建设协调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配套;以需求牵引和标杆带动为切入点,强化标准实施应用;为促进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目标:
到2027年,引领原材料工业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到2027年,引领原材料工业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一、标准体系更加优化
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富害留的标准体系。
二、标准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标准、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标准、发部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
三、标准实施应用不断深化
面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原材料重点领域遴选300项以上标准应用优秀案例、遴选100项以上典型场景。
主要任务:
开展标准体系优化建设,分行业开展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评估,废止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制定一批标准,推进现有标准体系优化升级。合理布局材料交叉领域标准制定建立完善新材料标准体系。
完成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等行业的标准评估及优化;分行业构建支撑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富害留的标准体系。
二、标准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标准、发布并实施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标准、发部并实施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
三、标准实施应用不断深化
面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原材料重点领域遴选300项以上标准应用优秀案例、遴选100项以上典型场景。
主要任务:
开展标准体系优化建设,分行业开展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评估,废止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制定一批标准,推进现有标准体系优化升级。合理布局材料交叉领域标准制定建立完善新材料标准体系。
加快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围绕研发设计,理、数据安全和装备智能化发展需要持续完善原材料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原材料工业深度融合相关标准制修订。面向采选、冶炼、加工、管网优化、窑炉控制等典型场景,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细分行业应用标准研制。制定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与成效评估标准。
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建设,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装备、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鼓励绿电一绿氢一石化、煤化工耦合技术标准预研。重点研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方法,钢铁、电解铝、水泥、尿素、氢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对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按程序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快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新型绿色产品标准及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制修订,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制。
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建设,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装备、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鼓励绿电一绿氢一石化、煤化工耦合技术标准预研。重点研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方法,钢铁、电解铝、水泥、尿素、氢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对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按程序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快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新型绿色产品标准及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制修订,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制。
加强新材料产品标准培育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跨行业应用,制定一批通用性强的重点先进基础材料标准。坚持应用牵引,围绕生物医药、船舶及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成关键战略材料标准。聚焦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条件下制定标准技术响应速度快、标准研制效率高等优势,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跨行业应用,制定一批通用性强的重点先进基础材料标准。坚持应用牵引,围绕生物医药、船舶及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成关键战略材料标准。聚焦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条件下制定标准技术响应速度快、标准研制效率高等优势,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夯实行业标准化安全质量基础
加强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不断完善原材料工业基础标准群。强化质量标准建设,系统推进产品使用说明书、质量追溯、质量分级、质量控制能力等标准研制,支持企业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管控体系。围绕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安全生产类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开展特种玻璃、危化品、矿产品等领域安全技术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筑牢产业安全发展基础。在行业标准研制过程中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等内容,与现行的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加强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不断完善原材料工业基础标准群。强化质量标准建设,系统推进产品使用说明书、质量追溯、质量分级、质量控制能力等标准研制,支持企业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管控体系。围绕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安全生产类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开展特种玻璃、危化品、矿产品等领域安全技术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筑牢产业安全发展基础。在行业标准研制过程中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等内容,与现行的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加强标准与政策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协同,研究制定重点标准实施指引,探索遴选一批标准应用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场景。
加强标准与政策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协同,研究制定重点标准实施指引,探索遴选一批标准应用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场景。
数字化标准提升工程
分行业重点研制基础共性、关键数据、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矿山、智慧园区等标准。
分行业重点研制基础共性、关键数据、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矿山、智慧园区等标准。
绿色化标准升级工程
分行业重点研制绿色低碳技术、绿色高效开采、绿色园区及工厂、再生资源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耗限额等标准。
分行业重点研制绿色低碳技术、绿色高效开采、绿色园区及工厂、再生资源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耗限额等标准。
新材料标准创新工程
突出应用场景和产业研发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实施。
原材料标准筑基工程
加快基础通用、质量提升、本质安全类标准制修订。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人才建设。
突出应用场景和产业研发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实施。
原材料标准筑基工程
加快基础通用、质量提升、本质安全类标准制修订。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人才建设。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