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529号)提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到 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到 2030 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巨大,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林种类繁多,生长周期短,与普通树木相比,竹子生长速度快 1~3 倍,2~3 年便可成材采伐。在竹材生产加工过程中,其内部储存的碳会转移到竹材制品中,使竹材制品也具有巨大的碳储量。竹浆是制浆造纸行业应用最广泛的竹材制品,以竹浆代替木浆,可缓解我国木浆原料短缺、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竹林和竹浆及其纸制品具有长期稳定的碳储量,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竹浆纸一体化”,不仅能提高竹林生态固碳的经济效益,还能加快推进制浆造纸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竹林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碳汇,竹种、竹龄及经营方式等因素均会影响竹林碳汇能力,其中慈竹、毛竹等竹种固碳能力优异。此外,竹材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企业低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造纸行业碳足迹评价复杂,其中专门针对竹浆造纸的碳足迹评估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且了解到的只有毛竹林有碳汇核证与交易案例;而我们四川制浆常用的慈竹等丛生竹林的减碳贡献是高于毛竹的,但确没有对应的碳汇标准和方法学。为进一步加快“竹浆纸一体化”,应提高竹资源利用率,选择高固碳纸浆竹种,合理培育竹浆原料林,相关单位应该建立慈竹等丛生竹林的碳汇标准和方法学,相关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碳排放和碳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设立专职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将碳配额作为资产管理,积极盘活碳资产。
目前国际上只有关于木制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核算标准,但竹制品还没有,且国际、国内减碳核算模型比较混乱,如何与全球统一语境,如何以LCA‘全生命周期’核算竹产品的低碳特性,只有率先制定标准,并与其他各国形成互认机制,才能帮助行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定价权。现在已有多个省市响应中央政策号召,逐步开展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标《人造板及其制品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行标《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团标《竹制品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等)和竹产品碳足迹及碳标签案例研究。而四川的竹产品碳足迹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在碳足迹数据库建立上竹产业数据更是空缺,亟待补充建立完善。到 2030 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巨大,竹子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林种类繁多,生长周期短,与普通树木相比,竹子生长速度快 1~3 倍,2~3 年便可成材采伐。在竹材生产加工过程中,其内部储存的碳会转移到竹材制品中,使竹材制品也具有巨大的碳储量。竹浆是制浆造纸行业应用最广泛的竹材制品,以竹浆代替木浆,可缓解我国木浆原料短缺、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竹林和竹浆及其纸制品具有长期稳定的碳储量,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竹浆纸一体化”,不仅能提高竹林生态固碳的经济效益,还能加快推进制浆造纸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竹林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碳汇,竹种、竹龄及经营方式等因素均会影响竹林碳汇能力,其中慈竹、毛竹等竹种固碳能力优异。此外,竹材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企业低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造纸行业碳足迹评价复杂,其中专门针对竹浆造纸的碳足迹评估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且了解到的只有毛竹林有碳汇核证与交易案例;而我们四川制浆常用的慈竹等丛生竹林的减碳贡献是高于毛竹的,但确没有对应的碳汇标准和方法学。为进一步加快“竹浆纸一体化”,应提高竹资源利用率,选择高固碳纸浆竹种,合理培育竹浆原料林,相关单位应该建立慈竹等丛生竹林的碳汇标准和方法学,相关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碳排放和碳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设立专职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将碳配额作为资产管理,积极盘活碳资产。
竹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环节各种要素投入的碳排放测定方法、标准还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进行科学确定,推进竹材产品碳足迹和碳标签的深入研究;从竹林培育、经营到竹材产品加工、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碳循环过程研究还有待深入;竹产品碳减排作用机制及其减排技术还需要系统深入研究探讨等。结合我国木竹产业特点,充分考虑木竹产品的储碳能力,建立一套契合我国木竹产品特点的碳足迹评价方法学,并与国际标准有效衔接,实现认证结果互信、互认,以为木竹加工企业和认证机构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提供“有用、好用、管用的标准。
(文章来源: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 四川省造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