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官网! 今天是:
四川省造纸行业协会

四川省造纸学会

联系电话:

028-83229689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省内 >

    宋时成都造纸基地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3-31 16:41:21

           《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谈造纸,说:“凡造竹纸,事出南方……南方竹贱之国……”意思说竹纸基本都是南方出产的,因南方竹木不但数量多而且价格低廉。

           自宋代以来,四川就成为全国的造纸基地,成都以邛崃造纸坊为盛。宋《九域志》载:“平落(今邛崃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邛州志》又说:“成都草纸半平乐。”

           平乐自西汉时期便已形成集镇,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穿镇而过,后又兴建秦汉驿道,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商贸发达。千年前,白沫江两岸百姓大量种植桑、麻等植物用于造纸,后来逐步发展为竹麻造纸。至宋代,平乐即成为全国有名的纸市。平乐的纸大多销往川外,一部分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运往西南各地,一部分则顺着门前的白沫江船载进入长江,一直销往江南。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用蜀纸印制的“交子”纸钞流行全国,外传波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在成都设官纸局,延续126年。元、明两代又兴起用竹子造纸,清代竹纸取代了麻纸。明清时期的平乐造纸作坊多达五十余家,其纸市地位不逊宋时。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多为明末清初,亦有少量的宋代纸坊遗迹,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去镇3公里的芦沟造纸作坊遗址,乃南宋时所建,是平乐境内众多的古造纸作坊中保存较为完整且延续时间长的古造纸坊遗址群,有纸坊遗址遗存数十处,为成都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芦沟为沟谷,谷上遍布多适宜于造纸的慈竹,沟内大青石遍布,遗址就分布在沟内。造纸以水为动力,设计有复杂的水道,所有水道开凿在芦沟的大青石上,且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构成。作坊遗址依自然地形而建,古工匠依水崖凿渠和红砂石条凿槽构筑在地面搭成引水渠(分主水渠和支渠),水渠中设沉沙池和控制水量的闸门,由红砂石板砌筑的料缸、料池与水渠相通,并设地下排水通道。冲驱推动大水磨的水道上设有小闸门,以水量大小控制大水磨的转速与起止。余水则流入浸泡竹子的漂浸水池。

           境内有古道,名芦沟古道,始建于唐朝后期,北经火井、通芦山、宝兴等地,向南经过名山、雅安一带。古道依山势而建,古时的造纸原料从这里运出,至今保存完整的约有1公里,沿古道可以看见多处古造纸作坊遗址。现遗址地仍有保存下来的碾压造纸原料用的水碾、石缸和碾压湿纸用的木碾、造纸作坊中蒸煮竹麻用的篁锅、造纸盛纸浆用的石缸、冲打竹麻的水车等。其中,冲打竹麻形成的竹麻号子至今仍在平乐镇的金华村金鸡沟、金河村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流行。平乐的造纸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被现代造纸所淘汰,只镇里镇外留存着的几十处古作坊遗址,尚在时间的浪涛中力证着平乐旧时的“纸市尤大”。